时光流转,云水千年。茶成了生活中的习惯,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。只是多少人,可以将汹涌不安的岁月,喝到水静无波。多少人可以将浑浊纷纭的世象,喝到纯净清朗。
泡茶是技术更是学问 一是水质 水为茶之母。水之于茶,犹如水之于鱼一样,鱼得水活跃,茶得水则更有其香、有其色、有其味。择水先择源,水有泉水、溪水、江水、湖水、井水、雨水、雪水之分。茶圣陆羽有“山水上、江水中、井水下”的用水主张。 二是水温 水温不同,泡出的茶的色、香、味也就不同,泡出的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也就不同。通常,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叶品类、制茶原料密切相关,比如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需用沸水直接冲泡,而细嫩原料制作而成的茶叶则需用降温以后的沸水冲泡。 三是茶量 盖碗容量为110ml的时候,红茶、绿茶、白茶、花茶、黄茶等这一类,一般3g就可以来一泡了,而乌龙茶、黑茶、普洱茶一般要7g到8g才能成一泡。正常来说,按照这个比例,茶叶基本都处于比较适口的状态。 四是时间 注水的时候水柱最好不要直接和茶冲撞,这样才能使茶汤更顺滑,水线的粗细不同,出来的茶汤香气、滋味也是不同的,水线粗有利于香气的激发,水线细能够让茶汤的内质表现得更好。
五是心情 好心情是泡茶人泡出好茶的关键因素。泡茶既是感受茶香茶韵,也是与自然的对话。在茶艺界,有“一人得神、二人得趣、三人得味”之说,这正是泡茶人良好心态的体现。唯有在平常心态下,才能泡出最优质、最纯正的口感。
敬茶是礼节更是修养 自古以来,我国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传统。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,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。两晋、南北朝时期,客来敬茶已经成为当时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。唐宋以来,以茶待客更是成为一种日常礼节。 一是浅茶满酒 俗话说:酒满茶半。奉茶时倒往茶杯里的茶水不要太满,以八分满为宜。水温不宜太烫,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。如冲满茶杯,不但烫嘴,还寓有逐客之意。 十 上茶时应向在座的人说声“对不起”,再以右手端茶,从客人的右方奉上,面带微笑,眼睛注视对方并说:“这是您的茶,请慢用!”客人即应起立说声“谢谢”,并用双手接过茶托。 三是敬茶表情 敬茶时敬茶人的表情要温文尔雅、笑容可掬、亲切端庄,以给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。 四是敬茶顺序 品茶有道,敬茶有礼。茶艺茶道活动中的敬茶除奉茶外,还包含鞠躬礼、伸掌礼、寓意礼等礼仪内容。在日常待客过程中,敬茶礼仪需要结合平时生活实际,不断地练习。
储茶时常识更是技巧 储存茶叶要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不同类型,比如大宗茶叶与家用茶叶的储存方法就不同,不发酵茶、半发酵茶、全发酵茶的储存方法也会也有很大差异。比如,大宗的茶叶贮藏,除了传统的石灰块储藏法和炭贮法外,还可以用抽气充氮法、冰柜储藏法等。 来源:云赏信阳毛尖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