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阳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2537|回复: 0

信阳毛尖的来历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1-6-20 15:06:5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河南
信阳毛尖具有“细、圆、光、直、多白毫、香高、味浓、汤色绿”的独特风格,营养价值极高,具有生津解渴、清心明目、提神醒脑、去腻消食等多种功能。那么茶友们可否了解信阳毛尖的来历呢?

信阳毛尖的传说
      据有关考古证明,信阳种植茶叶源于战国中后期,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,唐代茶圣陆羽所着的《茶经》,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;相传武则天因饮信阳茶治好了肠胃病,特赐在毛尖产地车云山上建千佛塔一座,以彰茶功。

信阳毛尖加工工艺
     传统的信阳毛尖炒制有一套百年传承的手工技艺,已经荣膺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延续传统的手工炒茶技术主要应用于高档茶的制作。  

      摊放鲜叶首选竹席或竹匾内,优点是会增加茶的清香,现在也用木框纱网来摊晾。摊放要厚薄均匀。每平方摊鲜叶1公斤左右,最多不超过2公斤,时间在3到10小时之间,摊晾要避免阳光直射,1到2小时及时翻动一次,鲜叶色泽由鲜绿转为暗绿;叶面光泽消失,青草气减轻,散发出果香时开始转入下一道工序。

      决定信阳毛尖色泽最重要的工艺就是生锅,生锅炒茶过程中的巧妙的利用锅温和水气来破坏酶的活性,制止酶氧化,同时芳香物质发生变化,促进低沸点的青草气散发。香气大部分留下来。另外产生一些芳香成分,形成信阳毛尖特有的板栗香,经过这道工艺,信阳毛尖已经具备了清汤绿叶的特点。经由生锅:叶色由翠绿变为暗绿,青草气变成清香气。叶绵软而不粘手,手握成团抛之即散。

     熟锅与生锅并排连在一起,大致相同,熟锅的燃料常用的是木炭,有利于控制火温。熟锅锅温较低,特级、一级80℃~100℃;二级、三级及三级以下90℃~120℃。熟锅主要用手炒制,通过抓条和甩条来整理条形。经由熟锅进一步蒸发水分,发挥香气,做条整形,从而使茶叶转变为信阳毛尖细、圆、紧、直的条形。到茶条成形,有七八成干时,即可用茶帚将茶扫出锅外的茶簸箕中。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烘焙。熟锅炒制后的茶叶摊放凸心竹匾上烘焙。烘焙在信阳当地俗称为打火。

来源:云赏信阳毛尖
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小黑屋|信阳网 ( 豫ICP备11020369号-2

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 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
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

GMT+8, 2025-7-22 14:07 , Processed in 1.565344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xywcms! X3.4

© 2001-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