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阳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5195|回复: 0

信阳茶叶种植技术先进,培育方法多样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1-6-4 09:54:5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河南
唐、北宋时信阳茶区中原地区为当时国家政治经济中心,农业生产技术先进,农业经济发达,农产品丰富,推动了相关商品经济的发展,例如粮食漕运、茶叶贸易等等。信阳茶区紧邻政治经济中心,在唐宋时期是属于农业经济发达的区域,茶叶种植技术比较先进,其培育方法可从唐宋农书的相关记载中窥探一二。

  

  唐朝《四时纂要》与陆羽的《茶经》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茶叶种植技术;宋朝时候保存下来的茶书种类比唐代多,茶叶的培育技术也更先进,不仅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,而且至今在茶叶科学技术上仍有参考价值。

  

  野生茶多在高山、深山,人工种植的茶园大多在低山或坡地。"高山云雾出好茶",高山云雾多,漫射光多,湿度大,昼夜温差大,有利于茶叶有效物质的积累。《茶经》还谈到了茶叶的种植方法,"法如种瓜",据北魏贾思耙,深挖坑各尺许,施粪作基肥,播子四粒。"这与现在茶树的直播法非常近似。

  

  唐末韩鄂所著《四时纂要》有关茶子穴播发和沙藏法:"种茶:二月中于树下或北阴之地开坎,圆三尺,深一尺,熟厮,着粪和土。每坑种六、七十颗子,盖土厚一寸强。任生草,不得耘。相去二尺种一方。旱即以米钳浇。此物畏日,桑下、竹阴地种之皆。二年外,方可耘治。以小便、稀粪、蚕沙浇拥之;又不可太多,恐根嫩故也。大巢宜山中带坡峻。若于平地,即须于两畔深开沟垄泄水。水浸根,必死。

  

  《四时纂要》比《茶经》更为详细介绍了茶树的种植方法。茶子的保存、播种时间、播种的土壤和地形环境、开沟的方式、茶叶出芽之后的管理方法等等都进行了详细说明,还最早提到茶粮间作法"茶未成,开四面不妨种雄麻黍襟等",提高土地的光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。
  
  将《四时纂要》和《四时类要》茶树种植培育内容相比较,唐与北宋时候茶树培育技术基本一致,但也有新技术的出现,南宋时有:。"四茶马司言,已立罪赏,禁贩茶籽入蕃。近有奸猾之人,却将已成茶苗公然博买入藩,乞依茶籽罪赏指挥。今茶苗比之茶籽,危害尤甚。文中提到"茶苗"的买卖,说明南宋时四川已有茶苗移栽新技术的开发,方健考证,在南宋初乾道(1165一一1173)年间,茶苗移栽技术已普遍推广,故推测信阳茶区在南宋时已有茶苗移栽技术。
来源:顶端信阳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小黑屋|信阳网 ( 豫ICP备11020369号-2

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 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
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73号

GMT+8, 2025-7-18 20:56 , Processed in 1.291259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xywcms! X3.4

© 2001-2013 信阳中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